海派足球是什么?
上海是中国足球最早兴起的地方,但中国现代足球的发展却并非在上海起步的。 1850年,上海开始有了足球游戏,当时称作“蹴鞠”或“蹋鞠”[1]。当时的规则和现在的规则已有很大的不同了。根据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秘书惠顿所著的《英华字典》介绍,那时的游戏规则是:两人相向而站,拿一球放在地上,踢向对方,将对方的球踢入自己方的门内为赢;球踢出后,不能用手去接球,只能用脚接球并踢球。这种踢球的游戏在清末相当流行,上海租界内的华人聚集处都有类似的场所。
1874年,在英国工党党员、圣公会教士、传教士麦嘉敦(W.E.Mackenzie)的影响下,英国圣公会使上海教会学校开展了足球运动。他们先是在基督教青年会中成立了“足球队”,后来又成立了一个叫做“阿非利加会”(Societe Africaine)的足球俱乐部,以培养更多的喜爱足球的人。
同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学生用从教会中学到的体育课程中的“蹴鞠”来举行运动会。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足球学校,也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场足球赛。这个“校队”在当时很引人注目,因为它是完全由学生组成的球队,而且比赛成绩很好。
后来,上海其他学校的师生也先后组织自己的足球队进行比赛。据记载,到20世纪初,上海的“足球队”已经多达二十余支。 上海本地的足球爱好者自发地组织了足球协会,并在1913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足球协会——“上海足球联合会”。
中国的现代足球正是在这里兴起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中国近代足球的发源地。 “上海足球联合会”的建立比英国最早的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总会还要早两年多的时间。不过,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这个足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随后的几年里,又陆续组建了几个类似规模的足球组织。但这些组织的会员数都不多,且大多没有自己的球场,因此无法形成规模。而且这些组织往往与某个团体、企业挂钩,只是为了应付一些竞赛才组建起来的。因此它们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俱乐部”。
直到1924年前后,情况才有了好转。 那年秋天,一个叫何天杰的人来到上海。他是当年“阿非利加会”的创始人之一威廉·麦加文的儿子。他带来了父亲当年的许多物品和一些资料,还把自己创办的“亚细亚会”的一些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年轻人。在他的帮助下,一个全新的上海足球俱乐部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上海国际足球队”的前身——亚细亚足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