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点球谁主?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答案却很难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来,所以只能尽量把逻辑推理阐述清楚、完整以供参考了(当然肯定有漏洞和谬误)! 首先声明一下我的观点如下:
1. 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球员是有机会去“控制”点球的罚球路线的;
2.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个可能性存在,就必然有人可以相对地提高命中率;
3. 如果点球时裁判不进行干扰,那么命中率就会接近于随机分布,而通过一些合理的训练是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提高,比如增加练习力度和频率等。 下面我分别对以上三点逐一进行分析论证并给出相应的论据。
一、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是否存在球员能够影响点球路线的可能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以点球中罚球队员的动作顺序为序看下图所示: 图中a是罚球队员站定之后,准备开踢前的预备动作——脚抬到最高位,膝盖微屈,准备发力踢球。图b则是正式开踢的瞬间,从a-b的这一瞬间,就是可能产生影响点球路线的关键所在! 由上图可知,如果罚球队员在这一瞬间有主动或被动地调整重心位置或者用腿、脚、膝等部位去阻挡、阻挡或者再阻挡脚与球之间的接触面,都是可以影响到触球点位置的。因此,只要罚球队员在开球前能预见到自己的重心移动方向和幅度,从而相应地提前调整好身体姿态,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脚的时机、力量和触球部位,继而影响触球点的位置。
二、假设如上所述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那么是否就能确保一定有人能提高命中率了呢? 根据概率统计理论,对于随机事件,当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其结果的分布曲线会趋近于正态分布(如下图),也就是说,如果每次点球都是独立随机进行的,且不存在任何人为干预因素的话,那么最终命中率的分布应该近似于正态分布的形态(即高、低两端各有一个峰值,中间是一个最密集的峰区),如下图所示: 点球的命中率是不稳定的。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1. 第一峰值对应的是点球直接被门将扑出的情况,占比约为9%~10%左右,该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判断能力相关度较高,通常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阴影较大的球员会出现较多该种情况;
2. 第二峰值对应的则是在门线与球门立柱之间击中立球的情况,因为门线距离门立柱最近,而且该处没有明显的角度变化,所以命中率也相对较低,约56%左右;
3. 第三峰值所对应的情况是打在中立柱或横梁上的情况,由于这部分空间离球门较远且有明显的高度差,所以对球员的技术和力量要求都较高,再加上球员们通常都会集中注意力关注门前的一举一动,因而这一区域的命中率比较低,只占了42~48%的比例。
三、假如让一名球员连续十次踢出同一个点球,会发生什么? 这十次点球的结果会不会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变化趋势?有没有可能存在某种规律可循? 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模拟数据图表: 这个数据是我自己用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模拟计算得出的,它的数据来源是这样的:先输入罚球队员的初始体重、身高、站位及罚球时的力量参数等原始数据,然后输入罚球次数N=10,依次输入10个不同罚球状态的参数,这样电脑就可以自动输出相应的10次点球结果了。 可以看到,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多,各个峰值所占比例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特征。虽然模拟样本数量还比较少,但是这也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四、如何提高点球的命中率?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前面已经给出了部分解答。如果想要更加精确和全面些的话可以参考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布里克尔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作"认知行为矫正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人们平时的一些习惯性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心理压力的目的。比如说在罚点球之前,先在心里默念几遍“我一定行”“我是最优秀的”……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还有两种方法同样也很重要:一个是加强体能锻炼;另一个则是注意平时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等等。只有把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提升点球成功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