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先打后摩是真的吗?

袁富基袁富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是的,这是乒乓球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动作——“搓”。 如图所示:发球方的球员A用球拍击打球使球从自己的右侧方向左侧移动(这个轨迹被称为“上步);随后球员B用同样方法将球击回,此时由于左右方向上的来回磨擦,使得球的运行速度变慢,最后形成相持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上下运动幅度较大,所以身体的重心随之起伏比较大,能够较好地调动对方的积极性,同时为后面的连续进攻或者退防打下基础。 当然,这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那就是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

以国家队为例,比如许昕是以内线防守著称的选手,他能连续搓上几百个球而不会感觉累;马龙是以内线进攻为主兼有防守能力的全才型队员,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他的搓球能力都是非常强的;而在女队方面,丁宁的搓球技术也是出神入化的…… 要想提高你的搓球水平应该先从基本功做起,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有后续的精彩呈现。因此建议各位球迷朋友不妨多看看专业教练的教学视频,跟着一起学习进步!

匡小武匡小武优质答主

先侧打后摩擦的说法不是从高人手里听来的,而是自学成才总结出的,不知道其中是否有问题,还请老鸟多多指教。

先说结论,我个人理解侧打和摩擦的含义是这样的:“侧打”是用球拍侧面去击球,“摩擦”是制造球的旋转。侧打和摩擦两者没有时间上的前后关系,而是在不同条件不同球下采用的技术手法。

侧打

产生侧打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拍面很难控制的准确,于是击球时不是太开就是太合,此时在来球没有下旋(如搓球、削球)时发力击球,击球瞬间就不是以摩擦球为主,而是以撞击球为主。撞击球的击球时间主要是在球的下降后期,此时挥拍轨迹与来球运动轨迹的夹角非常小,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旋转非常不转,而撞击使球产生了很高的速度,即所谓的“直飞”。

摩擦

摩擦球的产生主要是击球瞬间拍面能够较好的控制在一个合理开度,同时击球时主要发力是通过前臂的内旋带动的手掌和手腕发力去摩擦球。因此其击球的时间主要是上升前期,此时来球速度不快,所以要发力加速去摩擦球,此时的力主要用来产生旋转,在产生旋转的同时速度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