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制动发力原理?

解舒雯解舒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身体各部位可以用作发力的只有肌肉和关节,肌肉又分为骨骼肌(如手臂、大腿等部位的肌肉)和心肌(心脏收缩),而用来发力的唯一生理学机理就是肌纤维的伸缩。 而在肌肉伸缩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叫做肌肉弹力产生,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肌肉细胞间紧密连接形成的小孔让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激活各种酶起到催化作用,使三磷酸腺苷生成二磷酸腺苷,继而分解成化学能储存于ATP中。

在此过程中,由于运动过程中肌肉不断地收缩-拉伸,导致肌肉内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暂时性的变化,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路传至大脑,进而产生肌肉酸胀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用力了就会肌肉酸痛”。 而你所提到的发劲,其实就来自于这种肌肉弹力产生的物理信号。要想很好地掌握发劲,就必须得明白其中涉及到的生理学机制,只有弄懂了这些机制,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 肌肉的主动收缩。这里主要指的是骨骼肌的收缩,因为心肌收缩不涉及离心力。所谓被动收缩就是当骨骼肌被拉长时,肌细胞膜对钠钾电流的控制能力变差,导致膜两侧电位差减小,使神经冲动不能有效传递。

2. 肌肉的弹性形变。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收缩,都会导致肌肉产生一定的形变,而这个形变是由肌肉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肌肉本身是有弹性的,这个弹性体现在它可以发生可逆的收缩和松弛。所以,只要肌肉保持一定节律的运动,就可以使得肌肉长度改变,同时伴随着力量输出。

3. 肌肉收缩的力量来源。前面讲到,肌肉收缩是一种能量消耗。这种能量的最终来源是食物,也就是说你吃的食物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为肌肉提供收缩所需要的能量。而在平时的训练中,也需要注意供给肌肉充足的营养,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效果。

况梓琛况梓琛优质答主

打乒乓球时之所以球会旋转,主要是因为球拍对乒乓球作用力的方向或大小不同时造成的。

比如当我们使用球拍的上部击球,并且击球时用球拍向下摩擦球(实际上,球并没有向下移动,向下摩擦球只是击球动作造成的假象.),而使作用力方向通过球心并且向下时,乒乓球在空中飞行就会下旋(类似地,用拍头下部并向上摩擦球会使球上旋)

当击球时球拍没有沿球心击球而使球绕另一轴旋转时,如果击球瞬间球向左上方飞去(以击球者视线为准),那么这种球就是侧上旋(一般而言,这种球打出弧线比较高,不易下网),而如果球向左下方飞去(以击球者视线为准),那这就是侧下旋(这种球打出弧线比较低,对方接球不易高,从而不易发力拉弧圈球)

当我们以一定的速度沿球心用球拍向上击球,并且用力较大时,击球瞬间球拍使球的速度增加很多,而之后球离开球拍后空气阻力使球速度迅速减小,但由于球具有惯性,仍按照原来的高速旋转,从而造成了球速度与旋转速度不匹配,在空中飞行时向球旋转的一侧下榻飞行,产生了所谓的上托,使球产生了类似加速度的效果。其实,在击球过程中只要使球的旋转速度增加的幅度大于球速度增加的幅度,打出去的球就不会下网,也就是说球能够“过网”,甚至下榻。

在打乒乓球过程中,由于球总是高速旋转,从而在其周围形成有一定规律的气流,如果在接球过程中球拍没有擦到这层气流并击中球心,则产生漏球现象,就是所谓的“找不准球”。

在比赛中我们经常见到一球过网后急速下沉的现象,那是因为运动员运用了所谓的“加转”或“重旋”球,这种球产生的原理是:我们在击球时,球拍使球受到一个力,我们使球旋转实际上就是摩擦球产生沿球心的切向力,这个力一方面使球旋转,另一方面使球产生一定的速度,如果我们在击球时使拍形更加接近球,而用更大的力量去摩擦球,那么这就造成了球旋转速度的增加大于球速度的增加,当击球速度较低但转速很高时,球过网后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很大,速度很小,而不能“追上”高速旋转,从而造成急速下沉。在来球下旋很强时,打出这种球比较困难,这时运动员采用“减力”拉弧圈球也能打出具有相当旋转的球,其原理是:当击球拍形向后下方倾斜且与球接触面积不大时,击球瞬间球拍对球的作用力较小,而拍面倾角大,球的转速增加较高而速度增加较小,所打出的球也具有相当强的旋转。

在打乒乓球时,打出去的球总是沿着一条向上弯曲的弧线飞行,实际上这与摩擦球时的出球方向有关,也与地球引力有关。如果以一定的速度击中球心,使球不转,则球会沿直线运动,直到落地,而摩擦球总是沿球心的切线方向(或切线附近的方向)摩擦,所以击球后沿击球时出球方向飞行,这个方向一般向上,从而使球向上飞行,而地球引力使球下落,实际的合力的作用效果使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向上弯曲的弧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