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多久可以比赛?
学了几个月就能参加比赛了,不过这个阶段下的棋水平有限,一般不排名次(除了学校或者机构组织的比赛),主要目的是体验一下下棋,感受国象的魅力,这个阶段建议让子,双方共让六七分;大半年以后,基本的技术已经掌握了,这个时候下起来就比较有模有样了,但是杀法、残局等还需要多积累和练习才行;再往后,棋力提升就比较缓慢了,需要不断地下,才能保持状态。 一般有两年基础就可以参加等级分了,这个阶段最好报个级位班,系统地学习一下(我是在北京学的;其他地方我不了解),这样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刚开始比赛的时候,由于紧张等原因,发挥的水平很可能没有那么高,这是正常现象,需要逐步适应和调整。这个不用太担心! 比赛的时候,最好是把状态调整到最佳,然后一决胜负,这样能拿出最好的成绩。如果状态不好或者时间不够了,就不要一味地去求胜,稳住局面,争取和对手来个五五开,甚至六四分的机会,这也是有可能拿分的——因为最后的结果是计分制嘛! 所以没必要一味去强求胜利,要放平心态,把自己的技术发挥出来即可。
国际象棋双方对局,原则上没有时间限制。一般讲对局者可以自由地按自己的时间表运子,没有什么限制。但现代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的对局,如拉长每步时间来增加对局时数(1980年斯帕斯基与卡斯帕洛夫比赛曾下9小时)。或缩短时间(1936年鲁宾施坦与伊连达姆比赛曾创每步仅用 17秒钟的记录)等现象。为使棋手集中精力比赛,为有效地稳定和保证棋手的对局质量,也为使棋手有充分时间考虑每一实际着法,为了限制那种非正常性的对局,保证对局能在合理、正常和有利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并便于组织者安排和使观众及时看到结果,1988年前国际棋联执行委员会根据技术委员会建议,决定对正式(官方)比赛的每一方行棋时限至少有90分钟。这90分钟时限可以在21个走棋回合内用完。如果到那时没有走完21回合(包括和棋),则必须记谱(记自己和对方的走法)。如棋手忘了走一步棋或吃了子忘了拿下来等,则裁判要求棋手补走或补拿,然后由裁判警告一次,如再发生,便判一警告;再发生便两警告,三次警告后判负。但如发生一方行棋后,忘了按计时器,如能及时发现(即对方未走棋前),则可补按。若被对方发现,则被对方提醒后必须按钟,不按则警告一次。
1988年后的时间规定为每方不少于100分钟必须走满40回合。此后仍按上述办法进行。技术委员会还建议在重要比赛中,一盘棋最长不超过6个小时。
当然一些国家也自行规定了时间如德国,规定每方不少于60分钟,走20着,此后记谱等,也有的国家仍采用国际棋联的规定。
如在比赛时,计时钟坏了,应按“50回合”或“棋手忘了按钟”规定处理。
在一些时限较短的快棋或超快棋时,一局棋有时间限制。如双方每方15分钟,或一方5分对方10分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