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叙利亚几比几?
在回答这个几比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中日战争历史上的几次对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率先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其航空兵和海军炮火先发制人,对华北战场上的中国驻军发动了狂轰滥炸。然而日军的空袭并没有给驻军带来太大损失(死伤近百),反而让驻守在北平西边的第29军军长佟麟阁和副军长赵登禹因担心遭受空袭而盲目冒进,最终惨遭围攻而死。
此后几个月内双方没有进行多少激烈对抗,仅有少量冲突。直到11月5日,国军为了收复失地开始向北平以东的塘沽港发起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国军成功登陆并占领了塘沽周边地区,日军随即在航空兵支持下反击,国军被迫后撤。这场战役以国军的败北而告终,国军的海上运输线也因此而被迫中断。
1938年以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华北战场的兵力被大批调往湖南,以便于应付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湘桂战役,同时减少日军南下轰炸重庆造成的伤亡。原驻扎在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得以向南扩展,并于1939年夺占了山西的中条山地区,使得豫晋两地国民政府的军队面临被分割包围的险境。
中条山南面的国军第40军在遭遇日本陆军主力的攻击后,部众溃散,军长邓锡侯临阵脱逃,使得日本陆军得以顺利打通晋南走廊。随后日军又攻占了洛阳,继续向南推进。这时日军的意图已经暴露,为了阻止日军进攻,国军统帅部急令第3战区和第9战区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想利用两个集团军前后夹击的优势,一举消灭来袭之敌。不料两个集团军的攻势均遭失败,日军顺势攻占了长沙以南的湘乡、湘潭等地。至此,国军在前沿阵地损失惨重,不得不重新调集兵力,以图再战。
这一仗打下来,日军虽然占有一定优势,但并未达到迅速结束战局的预期目标,反而因为直取长沙、攻占湘潭等行动付出较大伤亡,所以日军不得不暂时停止进一步推进的步伐,转而依托已方阵地构筑工事,以等待后续力量的到达和补给线的完善。
1944年1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为了策应菲律宾莱特岛上的美菲联军,再次将矛头指向了广西境内的英缅部队。这一次日军动用了第3、第41师团以及大量航渡部队和海空力量,准备完成对英缅军的围歼。面对日军的强势进攻,英缅部队主动放弃了桂林和柳州,全力退往贵州西南部的独山,继而转进云南境内。
由于英缅军退却速度太快,国军无法有效跟进,只能让日军取得胜利后扫尾。在这场“捷一号”战争中,日军先后俘虏了约5万英缅联军,但却未能全数消灭该部,反而自己付出了近6万的伤亡代价。尽管后来盟军在海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为时已晚,没能彻底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通过以上四次重大作战行动的简要复盘可以发现:在敌强我弱的作战环境下,国军虽然屡次遭到损失,但是从未被全数歼灭,足以证明我军实力之强劲;而在相持阶段,尽管我方处于守势,但依旧能给予日寇一定打击,显示出我国地大物博,拥有良好的战略纵深,能够支撑住长期抗打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