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领先中国多少年?
这问题问的我真是无言以对,你让我怎么精确地回答呢。。。 你说的“多少年”是“时间”吗?还是“量”? 如果说是“时间”的话那就好办了,直接说就好啦~ 可是题主似乎不是这个意思,题主可能说的是“量”——比如说在科技领域的专利量、论文量等等。
但问题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不能光看数量(论文和专利),还要看质量和影响力——而这两个指标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好量化比较。 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比较各个国家不同领域中论文和专利的数量,看看谁在哪个领域更积极,更多产,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这个国家科技实力水平的答案。 但是! 我们又不能这样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因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论文和专利的产出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不能用工业界那一套来套用在学术界身上。
因此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要比较的是学术界/科研圈的论文和专利,还是要比较工业界(包括军工业)的论文和专利? 要比较学术圈的文章和专利,问题倒是不大,直接用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就可以了;但是问题是学术界只是整个科技界(包括工业界)的一部分啊~ 另外一部分,即工业界(包括军工业)的论文量和专利量也应该纳入到我们对一个国家科技实力水平的评估中来,毕竟他们是科研成果商品化最重要的两个途径。
可惜,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是无法用来直接评估这些商业化的文章和专利的贡献的——因为这些“商业化”的成果并不像学术圈的文章和专利那样可以被简单的定量计算影响因子和被引频率。 于是我们就遇到了瓶颈——没法直接比较各个国家在学术界中的文章和专利的数量,也没法直接比较各各国在工业界中(包括军事工业)的文章和专利的数量。
如果没办法直接进行比较,那我们只好换一种思路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换一个“单位”来计算这些文章和专利的数量,也许能换个角度来比较各个国家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指标——“科研人员占全国人口比重” 这项指标的含义是,每一千人中有几个研究人员——也就是每1000个人中有几个人拥有博士学位或者硕士博士学位,几个人拥有理工科硕士学位,几人拥有理工科学士学位。 有了这项指标我们就可以把学术界(以及其附属机构如大学、基金会等)与工业界(及其附属机构企业、军队)加到一起,从而比较出各个国家在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上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