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乒乓球底板稳定?
作为从业20年的球商,选择稳定的底板,首先得从稳定性来考虑! 影响底板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另一个是结构。 对材料的理解,可以从坚固性和弹性来考量,一般来说,底板的厚度越厚,其坚固性越好(同样重量下,厚度越厚,体积越大,支撑力相应地也越强),但弹性也会相对较弱;而底板越薄,其弹性就会越强,但也更容易变形,稳定性相对来说会更差一些。 对于结构的稳定性,我们主要看底板的纤维排列方式,一般来说,传统五夹板都是单层纤维排列,这种结构的底板稳定性是最差的;而多层结构(7或9夹)的底板稳定性会好一些;双叠结构的底板则最为稳定。
当然,影响底板稳定性的因素还有胶皮、海绵以及击球方式等,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运动员不是特别特例,这些影响并不明显。 按照上述对材料和结构影响的判断标准,我们来给底板分类: 由上可见,绝大多数的底板都属“不稳定”的一类。其中尤以七尺以上的底板居多(93%的不稳定型底板,高度都在七尺以上)。
对于大多数运动员而言,尽量选择自己适合高度的底板,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而对于小部分特殊类型的选手,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能需要使用高度偏大一些的底板,也可能需要使用高度偏小一些的底板,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想要了解一款底板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国际乒联官网得到答案——国际乒联把底板长度和厚度相乘得到的数值(平方厘米)列入数据库中,并标注了该数值范围所代表的高宽比,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一款底板的具体高度。如果高宽比较低,说明底板比较轻薄,反之则说明底板比较厚重。
很多球友选底板时纠结的地方是,底板的稳定性好不好。选底板时,首先要接受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绝对的稳定。所有底板的稳定性都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比如你之前使用70软的手柄底,换了90硬的碳素底之后就感觉后者很稳定,但是与100软的纤维底相比,碳素底又不稳了。
选稳定性好的板子其实很简单,记住一条就行——刚性强和弹性小的底板稳定性相对就好。
首先说说刚性强的底板,有以下两种:
1、加厚且硬度大的底板,比如90硬度的9.5mm厚度的底板普遍比较稳定。厚度大意味着底板变形所需的力量更大,也就是更强的刚性;硬度大则意味着底板在击球的过程中损耗的力量更小,底板的震动也更小,打出去的球就更稳定。
2、全碳或纯碳的底板,碳纤维的弹性是低于木头的所以形变量更小,同时碳素的抗冲击性强,受力后形变小,回弹很快,所以稳定性也是高于纯木的。但也要注意,并非只要是加了碳的底板就稳定,碳层厚度,碳布铺层,底板厚度等都是影响底板稳定性的要素。
再说说弹性小的底板。
与上面说的刚性强的底板重叠的部分即是碳素底板,此外纯木底板中也有弹性小的,比如以樺木/柚木为底板芯的纤维底板。这种底板选的是密度大且弹性小的木材,稳定性也会高于一般纯木。
但是还有一点必须得额外说,那就是击球技术与底板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底板的振动来源于球与底板的接触瞬间,击球动作中引拍拉长击球时间,击球动作柔和、随挥完整等因素都能使得板面在击球过程中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将球吃住并且将球回击出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振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感好,震动小,球路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