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独比赛是什么?
谢邀~数独比赛就是一群人拿着同样的题,解同一道题,看谁用最少的步骤,最快速的解开这道题。 题一般是由评委们从各种数独书籍、官网里随机抽取的,有填数字的,也有填逻辑的(少)。目前国内的比赛主要考填数字的居多,而日本和国际上的比赛则更多涉及逻辑。 虽然都是“做”数学题,但数独和通常的数学竞赛题目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像是一个智力游戏——需要动脑,但并不需要太深入的数字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即使平时不练数学题的人,在短暂复习之后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许也是它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毕竟人人都爱打游戏。 我参加过两次国内数的比赛,一次是日本国际数和的逻辑比赛。
第一次是国内某机构主办的线上比赛,10人一组,一共两组。每组的第一名出线,争夺最终的冠军。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那天的比赛时间刚好是下午两点多,我坐在宿舍床上,旁边是我买了准备当晚餐的芒果雪芭和一个空碗。我一边解着题,一边看着参赛人数越来越少,最后终于赢下了那场比赛。 虽然赢了比赛,但我心里很没底,因为能拿到的奖金只有500元,而另外两个输掉的选手分别输了700元和800元。第二天我就到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开始疯狂练习。大概一个月以后,我参加了另一场同机构的比赛。这一次我输了,输得很惨,只拿了400元奖金。但是我发现我的思路比以前更清晰了,也掌握了更多的技巧。最重要的是,我的速度提升了许多!那一场比之前的任何一场都快,我在还剩30题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半小时交卷了!
第二个月我又参加了日本和国际数的比赛。这一回我是跟两个小伙伴一起报名参与的。由于之前在国内的几次练习,我们的配合已经很熟练了。因此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俩各自做一半的题目,然后交换答案。这样既保证了速度,又提高了准确性。我们在全部60道的题目中只错了2道,拿到了600元的奖励。这是令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比赛,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中国,在另一个国家参加数学的比赛。
在一些国家,数独风行的程度绝不亚于中国内地的麻将,有各种各样的数独比赛,甚至电视台都举行电视数独大赛。数独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也起到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如世界三大报之一的《泰晤士报》(The Times)从 2004 年开始刊登数独,其美国版也从 2005 年 5 月 30 日起刊登,使数独在这些国家迅速流行起来。可以说,西方国家的数独发展,是得益于大众传媒的推动。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世界性数独比赛有两项,一项是2006年在匈牙利举办的首届世界数独锦标赛(World Sudoku Championship),另一项是2007年在美国举办的首届世界谜题锦标赛(World Puzzle Championship)中的数独部分(WPC 包含数独和谜题的竞赛)。这两项比赛都由世界著名数独专家和谜题专家魏克萨克·坦恩卡特(Wackchakorn Tanthet)先生发起,由世界智力联盟(World Mind Sports Association,简称WMSA)组织,WMSA是一个隶属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和国际智力运动联盟(IMSF)的非盈利组织,其目标是组织和协调所有世界性的智力运动竞赛。目前WMSA正在推动将世界数独锦标赛和世界谜题锦标赛纳入世界智力运动会,如果申请成功,数独选手和谜题选手将有资格进入世界智力运动会争夺冠军。
以下是世界数独锦标赛和世界谜题锦标赛发展简史:
2006年4月12-13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数独锦标赛,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44名选手参赛,捷克选手胡斯克·拉伊蒙特(Husek Raimund)获得冠军。
2007年4月2-3日在美国西雅图举办了第二届世界数独锦标赛,共来自17个国家的55名选手参赛,中国北京的黄中华获得第17名。
2003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首届世界谜题锦标赛,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美国选手威尔·肖特(Will Shor)获得冠军。
2007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了第四届世界谜题锦标赛,共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荷兰选手彼得·范德曼(Peter de Vijn)获得冠军,同时,魏克萨克·坦恩卡特先生发起WPC中增加数独竞赛,并获得通过,从此 WPC 比赛分为谜题和数独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