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第几列出场?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明白一个道理,排名越靠前的选手,其比赛越容易被收看和关注到;同理,排名越靠后的选手,其关注度也越低。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参赛者的名次越靠前越好。 但是从竞技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未必如此确定——并不是名次靠前的运动员就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赢得到更多的奖金。 原因也很简单,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很多,不是只有实力这一个维度在起作用。
以乒乓球为例,奥运会、世乒赛等大赛的门票都是要抢的,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人数是有限制的,所以即便在比赛过程中出现冷门,也就是冷门运动员击败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也难以出现“爆冷”这种情况。 对多数非顶级联赛而言,现场观赏赛事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除了现场买票外,多数情况下只能收看转播),因此对运动员的影响也就更弱。 而如果一场比赛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或偶然性事件,那么成绩甚至胜负就可能取决于这些偶然因素,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法用“实力=胜利”这个等式来套了。 这种例子在传统体育和电子竞技中都有不少。
举个简单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扑出点球的能力越强,球队获胜的概率就越大吗? ——未必如此,因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因子有很多。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时,你估计会选A队还是B队获胜呢? 所以说,对多数职业运动员来说,比赛成绩并不能反映他的真实水平高低,甚至不能说最有价值(这里价值指获得金钱/荣誉等)。
奥运会山地自行车赛中,选手们会按照预赛成绩从最后一行开始由最后一名开始排名,然后每隔三名运动员以后再出现一名预赛排名的运动员,剩下的再均分到剩余的几个位置上,以此类推。比如雅典奥运会里中国派出了宫金杰和郭爽参加的女子自行车争先赛,宫金杰在排位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了所有参赛选手中的第二名,而郭爽就差一些了,只排在了第十二位。那按照上面说的排位方式,宫金杰就被安排到了预赛中所有选手中最后出发的第七位,与她同组的四名对手就是第11、19、27和最后一名了,郭爽就被排在了第二组的第四位。
自行车比赛是淘汰赛,分为资格赛,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铜牌争夺赛和金牌争夺赛。资格赛分6组,每组8人,每组前两名晋级,如果成绩有并列情况发生,资格赛的并列名次将全部晋级。资格赛成绩不带入下一轮,1/8决赛分为4组,每组3人,每组第一晋级1/4决赛。1/4决赛分为两组,每组两人进行比赛,优胜者直接晋级半决赛。半决赛的优胜者直接进行金牌争夺战,半决赛的负方进行铜牌争夺战。单人项目每组骑行两轮,第一轮优胜者直接进入下一轮,如果成绩相同,通过抽签决定晋级资格。第二轮成绩只决定被淘汰车手的淘汰名次。团体追逐赛分为两轮,第一轮成绩好的两队进行金牌争夺赛。第一轮的输方进行铜牌争夺赛,成绩好的为第三名,差的为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