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有中国的项目吗?
奥运会比赛项目有28个大项,302个小项、10个分项。其中,足球、篮球等24个项目由世界奥委会授权国际体育联合会主办;排球、羽毛球等6个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委托有关协会主办。 2020年东京奥运会共设33个大项、35个分项,新增滑板、冲浪、攀岩、棒垒球4个项目。
我国积极参与奥运赛事项目,目前有67个项目入选奥运竞赛项目,居世界第一。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参赛运动员共有777名,来自世界各地,涉及206个国家及地区。
首次加入奥运大家庭的电竞,也在东京赛场外备受关注。在电竞赛场上,中国战队与韩国战队会师决赛,最终中国队以3比1的总比分夺冠,为国内电竞爱好者们迎来喜悦。 2020年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组委主席托马斯·巴赫将奥运会旗交给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姆·博雷特时,旗帜上写着“致敬疫情中的奥运选手”。 疫情期间,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严格遵循防疫方针,圣火来到位于日本北九州的炼钢厂,在这里铸造了一枚奥运金牌。这是一块特殊的金牌,因为它是由工业废物制成的,旨在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北京冬奥会共设置7个大项(冰壶、冰球、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15个分项,109个小项。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雪花”
仇媛优质答主 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革等,“蹴”有用脚踍,踢的含义,“鞠”有 balls的含义,蹴鞠就是指以脚踍,球,是盛行于我国古代汉族的一种蹴球类游戏,流行于汉代到清代中期,被认为是足球的早期形式。
1994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国际足联主席在参观了举办蹴鞠表演的山东济南市趵突泉民间艺人村后,非常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中叶,在英国出现的现代足球,实际上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运动。”
1999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宣布,蹴鞠以始于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历史,被确认为世界第一项被踢的球类运动。现代足球的故乡英国著名足球史学家威廉-革里布斯专程来到诸城,观看正在举行的中国蹴鞠博物馆开馆仪式暨第一届世界“足坛”博览会。在参观了博物馆内详尽的蹴鞠史和大量的珍贵文物后,革里布斯说:“过去我一直认为是自己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先踢足球的国家。可是在参观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物馆之后,我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它详细地记述了中国蹴鞠的历史,以及英国现代足球与古代中国蹴鞠的渊源关系。我要把这个博物馆的情况介绍给全世界的足球爱好者,让更多的人知道蹴鞠发源于中国。” 革里布斯先生代表英国足坛送给中国蹴鞠博物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盏足球壁灯。壁灯上镶嵌着英国足坛上著名俱乐部的队旗、队徽和队服。足坛英豪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件珍贵的礼物在世界“足坛”博览会上展出。
“蹴鞠”运动的发展
汉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层统治者娱乐项目的追求趋向于多样化,而蹴鞠这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娱乐活动深得统治者的宠爱。汉朝皇帝和大臣本身就是蹴鞠的爱好者。蹴鞠在皇帝及王公贵族的带动下,得以普遍推行。《异苑》记载,“今津济间小儿,于道傍作坑,规径尺余,号曰蹴鞠,”表明蹴鞠运动已有了相当广泛的基础,这主要得益于汉代上层统治者对蹴鞠的嗜好所致。同时,由于封建统治者好蹴鞠而缺乏足够的对手,所以,必然要寻找其他对手,这样就使蹴鞠开始成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蹴鞠有利于增强将士体魄,有利于战场厮杀。蹴鞠在军队中的发展,从军事训练的手段转变为军队娱乐的手段。如《汉书》曰:“汉昭帝时,任立政用蹴鞠教场中少年。”蹴鞠进入军营之后,促使蹴鞠本身有相当大的变化。为了突出其对抗性,蹴鞠逐渐由过去的双方共球变成了双方分球对抗。而且,蹴鞠进入军营也为它日后向更广泛层面展开和向娱乐方向发展提供了机会。
唐代,蹴鞠运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此时,蹴鞠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装备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出现了用“内画八觚,皮为之囊,裁缯缕以界之,充物以微物,而实之,体圆甚坚,”的蹴鞠。同时,唐代的鞠场已非常专业,并在鞠场周围设置了彩球。这样,在蹴鞠的过程中,踢到彩球可以获得分数,增强了蹴鞠游戏的对抗性和竞争性。此时的蹴鞠也由汉代的分组对抗转变为唐代的分队对抗,而且,队型的变化也有多种样式。同时,对双方对抗有相关的裁判规则。唐代的蹴鞠组织也更为健全,出现了“圆社”,圆社类似于现在我国对武术的“武林”。“圆社”中“社长”类似于武林中的“掌门人”,“圆社”有自己的行事规则。圆社会定期举行专业对抗“筑球”,并邀请其他从事蹴鞠活动的人前来观摩。圆社不仅有自己的场所,还有自己的装备,并有专门的传授人,即教练。唐代的女子蹴鞠也有发展,女子踢的蹴鞠为较小的鞠。在女性中蹴鞠虽然不普及,但也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一种娱乐手段。如杜甫《清明二首》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宋至明清是蹴鞠运动的黄金时代。宋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蹴鞠为代表的市民体育项目蓬勃发展。宋代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宋代专门介绍蹴鞠的书籍相继发行,如《武林旧事》和《梦粱录》。尤其是北宋丁慧叔的《曲礼式》和南宋陈起的《蹴鞠谱》,对蹴鞠的场地、器材、规则、队型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宋代蹴鞠在队型方面发展尤为显著,已由唐代的齐式蹴鞠发展为圆社式蹴鞠。圆社式蹴鞠在双方对抗中又分为在场队员和在场下队员。双方队型变化多样,如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就有“神雷”、“将军”、“香炉”等50多种队型。为了适应圆社式蹴鞠的队型变化,在宋代,专门培养和进行教练蹴鞠的专业学校相继出现,称为“齐云社”。“齐云社”不仅是学习和研究蹴鞠之地,而且是专门举行蹴鞠比赛的地方。
在“齐云社”的主持之下,蹴鞠比赛组织的有条不紊。为了加强蹴鞠组织的管理,制定出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对违反者有处罚措施。蹴鞠的对抗方式分为有球门蹴鞠和无球门蹴鞠两类。有球门蹴鞠其设备和对抗方式与唐代大同小异,蹴鞠时双方各5人,以在规定时间将球踢入对方球门者为胜。无球门蹴鞠是纯粹用于娱乐性质的对抗,双方各有10名队员,对抗中主要以踢出的花样和花样高低得分。在对抗中,可以采用“头”、“肩”、“背”、“胸”等任何部位来控球,踢球时不能使球落地,不许持球。踢出的球可以高于人身。宋代女子蹴鞠在宋代普遍发展。当时,从达官贵人所豢养的妓女到一般民间女子,普遍开展。
宋代女子蹴鞠队型也有很大变化,如宋代《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女子蹴鞠队型有“风流眼”、“一枝花”、“雪里梅”、“玉瓶儿”、“夜叉”等十二种。当时,宋代的妇女踢的鞠比男子踢的鞠要小的多,女子的对抗一般以无球门为主,对抗的方式和男子无球门对抗的方式大体相同。宋代蹴鞠的流行和普及,产生了诸多蹴鞠艺人。这些艺人为了生存,为了竞争,不断地研究蹴鞠的技巧,创造出了许多新颖、奇妙的花样,大大地推动了蹴鞠技术的发展。据当时出版的《蹴鞠图谱》中的记载,仅用头去滚球的花样就有20种以上。此外,用膝顶球、背弹球、肩撞球、胸部停球、脚底颠球以及各种旋转踢球的花样都有,真可谓是花样繁多,技艺高超。蹴鞠的普及、艺人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使蹴鞠本身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宋代,蹴鞠成为了最流行的运动。
蹴鞠,这一源于中国民间而后进入宫廷体育的运动,随着封建王朝的消亡而消声匿迹,后传入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演变成现代足球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