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育生生不保送大学?
需要明确一点事实,目前中国高校提供的保送名额并不多,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全国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学校一共137所,这些学校每年的保送生名额总共也就5000人左右,而在这137所学校中,98%以上的学校能够获得的保送生名额都是个位数,甚至有的学校一年就一个两个的保送生名额(比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而这5000人里面还有一大半是保送进入外语院校和外国语专业的(一般只有外语类大学的非语言专业才有保送机会)。剩下的能分配到非外语专业的保送名额就很有限了。而在这些能分配到非外语专业保送名额的高校里,又绝大多数都是“高水平”建设高校,比如C9、双一流、原985工程大学等;
其次,我们再来讨论为什么体育生不具备保送资格。 上面谈到,目前我国具有保送资格的高校并不多,而能够获得保送资格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如此有限的名额里,为什么没有体育生的份呢?
1.从客观角度上讲,体育生不具备像其他人一样通过努力学习获取保送的资格。这主要是因为体育生来校后的第一任务就是训练,然后才是学习,很多体育生即使进校后也无缘正式比赛,更谈不上为校争光拿成绩了;
2. 社会接受程度不同。很多人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解还停留在退役运动员或者体育特招生上,而这种靠特殊政策入学的学生群体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以来都处在弱势地位,如果开放体育保送,让一些高水平的运动队有机会争取更好的高校资源,那对本来可以凭借优异成绩考进名校却选择走上一条“特殊”之路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3. 无法解决人才选拔的公平性问题。我们都知道高考是最接近公平的选拔方式之一,而如果在高考之外,允许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群体享受额外的升学优待,那就势必会打破高考这一公共选拔机制的公平性;
4. 从国家层面来看,现阶段并不提倡发展竞技体育。因为一旦参加竞技体育,就意味着放弃高中课程的学习,而为了备战竞赛,还要大量投入时间和经费。这样的付出与收获显然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即便是有保送资格,大多数体育人也不会选择走这条路的。当然,未来如果形势发生变化,这个观点可能也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