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队交这么多税?

逮颜凡逮颜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NBA官方的收入来源中,电视转播合同是总收入的大头。这些转播合同的涉及的是整个联盟,而非某家独享,因此这部分是联盟的“总税基”。联盟把“总税基”里的很大一部分拿出来做了“总收入池”,再按照每家俱乐部的市场大小和联赛排名分成返还,这就叫“收益分配”。“收益分配”是强制性的,它并不取决于每家俱乐部自己的盈亏状况,不论谁有钱谁缺钱,都得先给你的“收益分配”。

NBA各个球队的规模、市场和经营状况天差地别,“收益分配”这个“均贫富”的制度就是为了追求联盟的相对平衡。不过,“收益分配”不可能绝对的平均,“好日子”相对更光顾大城市的豪门俱乐部,比如湖人和凯尔特人每年拿到的“收益分配”就要比小城市的弱队多1000万美元左右。但这点钱还远远称不上“暴富”,他们之所以能吸引大牌球星,还得靠“奢侈税”。

在“收益分配”中拿到的钱,必须按联盟规定用于支付球员的工资,不能挪作他用,而在此基础上,自己挣了更多的钱,准备再多给球员发工资的,就得向联盟缴纳“奢侈税”。税金=应税金额的1:1。“应税金额”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球员薪酬总额”-“纳税基准线”-“收益分配”后的差额部分,这里的“纳税基准线”是指联盟规定的每支球队的“工资帽”额度。比如一支队的工资帽是1个亿,通过“收益分配”到手2000万,那么在1.2亿以内都不用纳税,要高于1.2亿的部分就要纳税。“奢侈税”由“超支”最多的25%的球队缴纳。

“奢侈税”和“收益分配”一样,缴纳的税金并不会归入联盟总收入,而是二次分配给那些没有“交税”的球队。注意这里不是给亏损的球队,而是没有“交税”的。比如一支球队本可以“超支”后拿到“奢侈税”保护金,但它为了给高顺位的首轮秀新球员更低的初始年薪,主动选择低于“纳税基准线”支出工资,那么它将享受与其他“未交税”球队相同的“奢侈税”分红,但是分红金额要低于那些“交了税”的球队。

虽然“奢侈税”最终要1:1返还给“低工资”球队,但实际上,花钱超过“工资帽”并且交了“奢侈税”的豪门俱乐部,并不会比“未交税”的小球队花得更多。举个例子:豪门A和贫民B的“纳税基准线”都是1个亿。豪门A通过“收益分配”拿到2000万,实际支出1.35亿,纳税4500万,最后实际实际花费1.8亿。贫民B通过“收益分配”拿到1000万,实际支出1.25亿,最后实际花费也是1.8亿。

豪门A选择交“奢侈税”,但实际总花销和贫民B一样。豪门A多交的那4500万“奢侈税”会被返还给“未交税”的包括贫民B在内的俱乐部,贫民B通过这笔“保护金”可再实际支出1千多万。在“工资帽”和“收益分配”相差无几的前提下,豪门A的“奢侈税”不会高于“工资帽”额度,而其“保护金”同样不会低于“工资帽”额度。所以,“奢侈税”其实就是豪门俱乐部和贫民俱乐部换着花“工资帽”里的钱,只不过豪门是“先花后返”。

“收益分配”和“工资帽”确保所有俱乐部都达到一个相对公平的下限,“奢侈税”再允许豪门俱乐部有更多的可支配工资。表面上豪门俱乐部要比贫民俱乐部更花得多,实际上是用“先支后返”的利益诱惑,让豪门俱乐部“为联盟大家庭做奉献”,把“工资帽”内的钱也分享给贫富俱乐部,形成豪门俱乐部“看上去很富”,贫民俱乐部“日子也很好过”的生态平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