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冠军什么旋?
今年十月份左右,田红铃和练俊娟两位老师在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2009~2010学年度南京市初中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中,所执教的非选择性运动项目《跳水──翻转》一课,均荣获一等奖。
其实,跳水这项运动,在我国最早是称作“跳水”的,早在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就有关于“跳水”活动的记载。当时,民间赛龙舟时,还有“跳水榜”,即比赛当时跳入水中,看谁跳得高,比赛看谁手法的花样多。直到本世纪初,奥运会才把跳水作为一项正式的竞赛项目。
在十五世纪的欧洲,还流传着一个“跳水冠军”的故事,并且这个冠军还跳出了一个怪旋,他创造的怪旋竟能连续跳跃五十次而不倒!这是个什么旋呢?
原来,这个故事中的怪旋就是“哈普顿旋”。它是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中的主人公──精灵康狄利亚所创造的一种秘密功夫。据传说,学会了这种法术的人,他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分离开来,并且都还有思维和动作,而单独活动。
当这位名叫哈普顿的选手练习这种“分身术”时,在跳水过程中,身体前部分先入水,而后部分还在空中翻腾一段时期后才入水,形成了前空翻入水的“哈普顿旋”。这位选手还设计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旋,如“倒旋”、“后旋”和“侧旋”等等。“哈普顿旋”一直流传了一百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另一位叫劳德的跳水选手,在比赛中创出了六个“后旋”,才使这种“旋”技逐渐衰落和消失。
中国古代的“跳水”活动,可追溯到千年前。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游泳”的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这种“跳水”活动更多了,而且出现了一些专门跳水的高级“选手”。如明代的周宜山,清代的杨继振、蒋永斋等人,都具有很高的技巧。特别是蒋永斋,在十八岁时,就能表演头入水中,腰以上出水面,身体倒翻腾一周的“分水跳”;还能表演头入水中,身体屈卧,四脚朝天的“仰泳”;以及头入水中,双脚出水面,做垂直立稳的“直立”表演及各种旋转、翻腾、俯仰、跳跃等动作。这些“选手”,还经常被请去为皇帝和贵族表演,受到赞赏和奖赏。